-

近视防控第35课:松鼠可以帮助孩子防控近视吗?给杭州这所小学的做法点赞

2022-04-24

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,觉得特别有意思:为了预防近视,杭州一所小学在学校里投放了24只“松鼠”。

鼠1.jpg


这些松鼠玩偶高高低低地挂在树上,有的藏在枝桠里,有的躲在树叶下。学校这么做的目的,是为了让孩子课间时间,能少窝在教室里,多到校园里走走,看看远处,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。


还别说,学校这么一弄,不仅具有趣味性,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找起了松鼠,这个预防近视的方法,还特别有科学讲究,孩子们努力寻找松鼠的过程,不光是“看看远处”那么简单,而是必须进行凝视,这其中暗含了远雾视的原理。


"多看远处“没那么简单


对待近视防控,我们最常说的,就是多看看远处,放松眼睛。事实上,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。真正有效防控近视的做法,应该是“凝视”,也就是在远眺的基础上,再加上集中凝视远处的物体,要以看清细节为目的,需要有为看清远方某一点的主观意识和决心,这样会使晶体进一步变薄,缓解睫状肌异常紧张的作用增强,效果才会更好。


有一种看视力表“C”(兰道尔特氏杯)的缺口的方式,就是这个原理。这种训练方法,是把让眼睛远离到难以看清视力表“C”的缺口,再全神贯注去寻找这个缺口,从而达到远方凝视的效果。


鼠2.jpg


这种方法需要强调的是,要从一个看不见“C”的缺口处位置开始看,充分发挥要看清缺口的意志和信念,集中精力,凝视目标。


当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近距离阅读,晶状体可能处于痉挛的状态,成像点会在视网膜前面,当我们使用凝视去专心致志的寻找时,受大脑皮层支配的自主神经中枢神经会放松睫状肌的环形纤维,还有可能加强了睫状体中很微弱的Muller肌,有效缓解睫状肌的异常紧张,使得晶状体更加扁平,使得成像点后移到视网膜上。


同时,脉络膜还会充血,这两种作用叠加,使得我们最终能够看清楚视标。这种作用反复出现,就能不断扩大眼睛调节远、近的范围。这就是远雾视训练的原理。


孩子们在教室内学习,写字等,是在近距离用眼,每写1小时,晶状体变秃,脉络膜变薄,对近视来说,我们可以计算为减掉0.1分(估算),慢慢累积减掉100分时,孩子近视度就增加100度。


当望远凝视5分钟后,晶状体拉扁,脉络膜增厚,我们可以计算为增加了0.1分,近视就是在这种加加减减中,发展或者改善,具体就取决于扣分和得分的比例了。


平常应该怎么做?


像这所小学,在校园里投放“松鼠”的做法,不仅可以让学生多看远处,还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聚焦,达到专心致志凝视的目的。


那么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没有松鼠,应该怎么做呢?


鼠3.jpg


一般而言,我们会推荐孩子去看远方的树叶。注意,不是看那一整棵树,而是从一个看不清的树叶的地方开始,聚精会神地、努力地去凝视,直到看清树上的某一片叶子,从而达到远方凝视的目的。这个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,大家可以去试试,如果觉得不够有趣,也可以学习学校的做法,放一些玩偶让孩子去找。

1648634209(1).png

阅读40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