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膜塑形镜(OK镜)是可以帮助孩子白天摘镜的光学矫正手段,同时还能实现50分的防控功效,即压制50%的眼轴增长,是已经近视的孩子常见的选择。很多家长会发现,孩子戴OK镜之后,验光经常是+的,就是变成远视了。学过一些近视防控知识的人会奇怪,不是说眼镜绝对不能过矫吗?那角膜塑形镜过矫,会不会加速孩子的近视发展呢?
我们知道,光学矫正类的手段都是依靠制造成像超前(近视离焦)来实现近视防控效果的,因为成像在视网膜上,是一个曲面,可以根据离焦的范围,分为中央和周边的近视离焦。很多研究表明,中央的近视离焦与周边20度的周边近视离焦都有近视防控的功效,两者作用相当。功能性框架镜和角膜塑形镜,都是通过制造周边近视离焦来防控近视发展的。
角膜塑形镜
功能性框架镜
角塑中央过矫,并不是说过矫才能有好的防控功效,这种过矫其实是一种技术上的妥协。
①.角塑的周边离焦比较强,即使中央过矫一点,如果孩子调节力是正常的,晶状体对这点过矫很容易被正调节代偿,所以总体讲对防控效果影响不大。
②.OK镜摘下来之后,把角膜压平的塑型作用就开始恢复了,如果不过矫,到下午的时候,就会看不清了。要保持一天的好视力,必须适度过矫,然后每天晚上都得继续佩戴,这是角塑需要过矫的直接原因。
我们说OK镜允许轻微过矫,是因为其周边离焦对近视防控有加分效果,即使过矫,也不会明显降低其防控效能,但绝不是只有过矫了才能达到防控效果,这其实是一种技术上的妥协。你看我们配离焦框架镜时,就只说足矫,从来不要求过矫,对吧。
③.过矫可以减轻家长对度数增长的焦虑。假设给了150度过矫,然后孩子一年的真实度数涨了75度,如果家长只知道看视力,不懂得要关注眼轴,家长和孩子都感知不到度数的增涨。下次换片的时候,加点降幅,孩子继续1.0,孩子家长都很开心,医疗机构压力也小。但如果为了家长的“满意”,而盲目增加过矫量,这是不合适的。
OK镜需要过矫,但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范围,通常建议75~125度为佳,不同品牌稍有差异,一般不宜超过150度,否则对近视防控是不利的。